返回

明末逐鹿天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1章 降粮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身上。”

    苏河听完王仲策的计划。

    他有些疑惑的问道“仲策,你这个计划也太假了,真的有人相信吗?”

    王仲策笑了笑,道“秦王殿下,你不知道百姓对贪官的痛恨。

    让贪官背锅,百姓会深信不疑。”

    王仲策讲完自己的计划,依然皱着眉头询问道“秦王殿下,粮食收购价减少,我们也需要掏出一大笔银子。

    粮食收购价减少,可以推到高炫明身上。

    不掏出真金白银收购粮食,官府的信誉就破产了。

    我们掏出大批银子,农民们依然把它埋在地下。

    我们有再多的银子,这么做也挺不了几年。

    一旦我们发展速度慢下来,没有更多的银币支持秦军作战,战败的后果太可怕。

    我们可不像大明朝,有海外西夷的银子,源源不断输送到东南地区。

    发展工业要花钱,训练士兵要花钱。

    培养小学生要花钱,修建水利道路要花钱。

    官府各个衙门,就没有不花钱的地方。”

    苏河看着王仲策焦急的模样。

    他语气轻松的说道“我已经想到办法。”

    苏河想到的办法,就是让农村大力发展养殖等副产业和小型轻工业。

    农民一个人的力量太弱,在乡公所的指导下,让他们成立合作社。

    共同承担风险,共同获得利益。

    先让乡公所和各县的衙门,采购农民合作社的产品。

    可以通过订单的方式,预付一定的资金。

    让合作社可以发展壮大。

    每一个乡村,都有他们独一无二的地方。

    根据每一个地方因地制宜,只要不瞎搞,这些农村合作社,肯定能生存下去。

    他们发展壮大,就可以转型成正式公司。

    经营不善破产,也由合作社的农民,共同承担损失。

    有官府的扶持,只要不是胡搞瞎搞,这些合作社哪怕不能发展成公司。

    也不会到破产,负债累累的地步。

    在桑树林多的地区,开办小型剿丝厂。

    竹林木材多的地区,开办加工厂。

    制作些桌椅板凳,竹框雨伞之类的小物件。

    稍微有些资本,可以招募工匠,开办造纸厂等更具有技术的工厂。

    哪怕是什么都不会,养些鸡鸭和猪,每个农民都会干。

    王仲策听到苏河的想法,他被震惊的目瞪口呆。

    “秦王殿下,这样做可以吗?”

    苏河认真的回道“你要相信农民的创造力。

    只要我们对这个群体放松监管,允许他们开办工厂,并对他们行为稍加引导。

    肯定会涌出大量的村办企业,平衡我们现在重工业太强,轻工业不足的现状。”

    苏河心中早有计划,秦王府开办的公司,以重工业和垄断行业为主。

    重工业投资大收益大,需要的技术条件太高。

    民间根本无法承受,只能由秦王府持续不断的投入。

    某些行业天然具备垄断属性,一旦放开可以民间,那就是在挖秦王府的墙角。

    比如大明的盐业,食盐贩卖是垄断性极高的行业。

    这个行业不官营,交给盐商负责,导致大明朝大量的盐税和利润流失。

    ………………………………

    丁万年主动邀请杨文才来酒楼喝酒。

    “杨老弟,你这段时间过得怎么样?

    买来那批婢女,都相亲成功了吗?”

    杨文才自豪的说道“全部相亲成功,我回家和我侄女胥说一声。

    第二天祖庙那里,就来了一大群放假的士兵。

    现在士兵,可是优秀的相亲对象。

    最起码能给她们一个稳定的家。

    真要是当家的不幸牺牲,她后半辈子也有保证。

    现在烈属的遗孀,带着孩子改嫁,也非常容易找到下家。

    她们起码对再婚的人家来说,不是累赘,不用这家人出钱养别人的孩子。

    我个人通过这件事也打出名号,《汉中周报》都专门出篇文章,夸奖我的行为。

    我现在已经成为所有商贾需要模仿的榜样。

    有这个光环在身,有头脑的官员,都不会针对我。

    一些官府难缠的小鬼,也不会再纠缠我,对我的好处显而易见。”

    杨文才说完这件事,又沮丧的说道“我们再也不去湖广做生意了。

    我因为相亲耽搁时间,派心腹去湖广做生意,大亏而回。

    大明朝的新总督上任,汉水由一个叫左良玉的人管理,这个人贪婪无度。

    我做这些小生意,根本无法经受他的勒索。

    屋漏偏逢连夜雨。

    想在汉中安稳做生意,现在也非常困难。

    四川的生丝,

第141章 降粮价(3/5),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